top of page

舊城社會與經濟系列:銅鑼灣

走一趟鬧市中的「高山與低谷」

  • 3 小時 15 分鐘
  • 天后、銅鑼灣

活動內容

「欣賞兩位導賞員詳細的講解,很努力表達建築物的特色,內容風趣!」沙田培英中學學生 「導賞員強調情景代入,回到過去香港100多年的歷史角度思考問題,互動項目也很多。」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「明白到香港由小漁村變成國際大都會的血淚史,有很多人在背支持著。」仁愛堂田家炳中學學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銅鑼灣,集合天后廟、舞火龍等平民習俗與利舞臺等高級商廈的地區。而諸如希慎廣場、渣甸坊等,這一帶的建築物與街角名字,幾乎都訴說着香港從漁村發展至商業城市、各個華人與洋人商業家族興起的故事。在輝煌富有的商業地區和高尚住宅群間,保良局竟自1930年代屹立於禮頓道。這個弱勢社群的收容所與當時的富商有甚麼關係?在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中又扮演着甚麼角色呢? SPEC帶領參加者代入開埠初期的大坑居民,從天后廟、蓮花宮出發,一路經過銅鑼灣的商業區,走到保良局博物館,我們將從上流富商渣甸與利希慎的故事,談到受保良局幫助、名不經傳的小人物,一起重溫昔日香港的社經發展。 另設【中文科專團】:導賞團前舉行跨文化閱讀及創作講座,由前《明報》專欄作者分享。 考察點:天后廟、蓮花宮、火龍徑、糖街、渣甸坊、希慎道、保良局博物館等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學習目標: 1. 認識香港成為英殖民地後的發展歷史,包括城市規劃、填海與街道的關係、社會經濟發展、早期香港商人與華人精英社群等。 2. 了解香港的社會福利發展,認識非牟利組織在香港早期發展的貢獻與角色,反思香港政策。 相關學習領域: 中國歷史、世界歷史、公社科、地理、中文、德育、公民及國民教育 活動大要: 活動形式:實體導賞 延伸教學活動:舉辦到校工作坊、手作活動、「中日古蹟、跨文化閱讀及創作」講座等 時間:3小時15分鐘 建議人數:20人/1團 適合對象:高小學生、中學生、大專學生 * 接受私人或機構包團,時間、講解語言、活動細節及收費可議


Wandering%2520Traveler_edited_edited.jpg

活動查詢

*必須輸入

你從什麼渠道認識SPEC?

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!

bottom of page